蜜蜡是呈不透明状或半不透明状的琥珀被称之为蜜蜡,是琥珀(amber)的一个品种。蜜蜡的产地不同所以有多个不同的品种,色彩的富丽神奇的变化,是蜜蜡看上去有更多的种类,更具有美态与魅力,更加的可以迎合不同人的不同喜好和需要,增加更多的玩味和乐趣。蜜蜡的颜色可以说是十分之多,黄、红、白、黑、紫、绿、橙、青、蓝、赤是最为普遍的颜色,其中以黄色的蜜蜡居多,因为其树脂原本就是淡黄色再加上深层土壤黄者居多,对于蜜蜡色泽的影响较大,所以黄色的蜜蜡在数量上相比其他颜色要更多一些。不同的颜色共存于一块蜜蜡之中以此产生的变色、变彩,使蜜蜡的颜色多的难以胜数,即使是单色的蜜蜡其色层也会有着深浅、浓重的区别,如果使用不同的光源照射,蜜蜡呈现出的色彩也是丰富不同的。
从蜜蜡的光泽上看,蜜蜡的大部分都为蜡脂光泽,也有少数是非常光亮的玻璃光泽,还有金属光泽,由于珠宝的光泽与光的反射方式有关,所以在高度的抛光之后才会显出水银面的光泽,否则将会黯淡无光,比如说:我们用钨丝光照射部分的蓝晶和绿晶就会变为紫红色,由于鉴赏者的视线方向不同所以说会看到不同的颜色,有的蜜蜡甚至可以使鉴赏者感觉到某种颜色的光影在如影若现的闪耀,但实际上却没有真实的存在。一块天然的蜜蜡可以基本上完全满足于宝石的概念条件,美观、珍贵、耐久都具备了,但是在耐久性上蜜蜡就相对而言差了一点,但却不足以影响它的价值,蜜蜡的光泽润度高,同时具有很多种颜色,美丽般的同时梦幻感又非常的强,对于不同的光色所呈现出的颜色是其他珠宝所不能比拟的,美丽独特的同时又给了一种神秘感和幻妙感,这就是蜜蜡的独一无二特有性。
蜜蜡,得名于“色如蜜,光如蜡”的基本特征,是一种不透明或半不透明状的珀类,其形成原理与琥珀一致,是有机类矿物之一。蜜蜡质地脂润,颜色丰富多彩,以黄色为最普遍,主要有浅黄色、橘黄色、鸡油黄,米黄色等。过去,很多藏友总认为蜜蜡所具有的就是一般的蜡脂光泽,但是近几年我们认识到,除了大部分蜜蜡都具有这种松脂光泽,少部分蜜蜡在适当的高抛光下还具有独特的其他光泽。如玻璃面蜜蜡可呈现光亮的玻璃光、金绞蜜呈现金属光、纯净黑蜜蜡或海宝蓝会显现水银光泽。说到蜜蜡,在收藏市场上最“吃香”的无疑是老蜜蜡。所谓“老蜜蜡”并不是一个专业定义,在学术上也并没有相关硬性标准,一般多指经过前人使用、把玩或者珍藏的蜜蜡佳品。这种定义仍然非常模糊,因为实际上蜜蜡的形成已经经过了千百万年,本身就可以称之为“老”,因此人们对于它的“老”的定义,往往是建立在人为运用的基础上的。老蜜蜡一般显现纯深的枣红色,这是黄色系蜜蜡的外皮经过长时间自我氧化,并且产生均匀包浆而导致颜色变深的结果。老蜜蜡还有一个很大的特征,那就是它的自然开片。老蜜蜡的开片其实可以类比瓷器开片,都是存在于物件表面的一种纹理现象。老蜜蜡的开片是自然界多种热长时间作用的结果,因此具有多样性和非均一性,说简单点就是开片的方向、大小等不均匀,是一种“乱中有序”的美。褐红色的蜜蜡颜色浓艳有着明显的包浆光泽,是较为稀有的收藏价值性也比其他色要高,足以可见其收藏价值性。现在我国的蜜蜡市场有很多,但是真正有收藏价值的蜜蜡是少之又少的。
业内人士表示,老蜜蜡目前市面上很少见。因为蜜蜡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现在好的蜜蜡矿采又接近枯竭,因此藏品稀少,价格自然就高。相比于零几年时期三五百的单价,这几年的老蜜蜡价格涨幅较大。一般来说现在的收藏市场上,老蜜蜡价格基本都在每克2000~4000元,如果加上更高级的制作工艺或者陪衬,那平均价格还要往上涨。2017年10月,厦门博乐德平台就拍出了一尊罕见的高13.3cm的18世纪-蜜蜡观世音菩萨造像,获价达207万元。
老蜜蜡一般有以下特点:
第一,皮壳包浆。包浆是指老蜜蜡表面的氧化层,是经过长时间与人体接触所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物质,以及其散发出的特有光泽。蜜蜡的包浆其实是水、氧气、阳光和蜜蜡的反应,是一个自然氧化的过程,当氧化到一定程度是变形成了皮壳。新蜜蜡则是没有这一层包浆和皮壳。
第二,开片冰裂和风化纹,老蜜蜡的开片、冰裂和风化纹是和其所处的环境和使用的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常处于干燥的环境或长期不把玩,蜜蜡容易脱水,从而形成开片冰裂和风化纹,但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老蜜蜡都会出现这些现象,其中典型的就是藏蜡。因为西藏环境干燥,加上藏族人民对蜜蜡爱不释手,所以藏族老蜜蜡一般没这些特殊纹路。
第三,孔道磨损 。孔道是判断老蜜蜡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老蜜蜡经常用绳子串起来,佩戴与手腕间或脖子间,在重力和摩擦作用下,会导致孔道磨损或不规则的变形。比较经典的有:钥匙孔、圆孔、内凹孔、货币孔等。
蜜蜡价格
第一:大小
同类型的蜜蜡越大单克价越高,这点与钻石类似,比如10克的老蜜蜡600元一克,15克的老蜜蜡则要800元一克。
第二:蜡质饱满度
玩老蜜蜡的玩家经常会提到满蜜,这里的满蜜就是指蜡质饱满丰富,蜜蜡分布越密集其价格越高,一块蜡质稀少的蜜蜡与一块蜡质饱满的价格相差可以达到1倍之多。
第三:形状
形状越整齐,越规矩的老蜜蜡其价格越高。单从形状来讲价格,桶形老蜜蜡饼子形老蜜蜡随形老蜜蜡。
第四:伤痕缺肉
这点大家都比较清楚,伤痕越少的老蜜蜡其价格越高。
第五点:颜色
一般来讲颜色越深的老蜜蜡其价格越高,但颜色的品种对老蜜蜡价格影响不大,比如黄色的老蜜蜡与褐红色老蜜蜡相比,其价格没有明显差异,业内也没有按颜色品种来划分价格的习惯。
琥珀的价格多少钱一克(盘点史上最贵的30件古董琥珀)
蜜蜡的颜色与外观
主要关注的是蜜蜡的颜色是否自然灵动,是否温和,因为烤制或者压制的蜜蜡,在颜色上会显得很僵硬,这与蜜蜡是红色还是白色没有任何关系!
1,天然蜜蜡一旦摩擦受热或燃烧时,会散发出一种宜人的树脂气味,而人工合成的蜜蜡则会有刺鼻的塑胶味。
2,可以将蜜蜡放入1/4饱和盐水中,天然蜜蜡会漂浮起来,人工合成的假蜜蜡则会下沉。
3,用手触摸,天然蜜蜡触感温润,而人工合成的蜜蜡摸起来如同玉器、玻璃一样冰凉。
密腊保养事项
1、不要把蜜蜡置于高温或者阳光长期直射的地方,因为过分干燥会使蜜蜡产生一些裂纹。对于明火就要更加注意,不要接近明火。
2、蜜蜡是一种有机天然化石,会被酸碱腐蚀,所以要远离酸碱,不要使用化学成分的清洁剂清洗,这样会使其失去原有的光泽。
3、蜜蜡硬度小,经不起硬物碰撞,要小心,不要摔到或碰到,更不要让利器划到。
4、不要将蜜蜡与其他饰品一起存放,要将它用密封的首饰盒单独密封独立包装,防止长期暴露于空气中或强光下,这样可避免氧化失去原有光泽。
5、佩戴后可用干净的湿布轻轻擦拭,如果沾灰,可用温水清洗,用软布擦干,擦上少量橄榄油,就可以使光泽恢复。一般的珠宝清洗剂不适宜蜜蜡。
6、不要用毛刷或牙刷等硬物清洗蜜蜡。可以使用牙粉混合融的蜡油,要趁混合物还有热度时来回磨擦给蜜蜡上光。
7、对于蜜蜡来说,最好的保养是长期佩戴,经常把玩,因为人体的油脂可以让蜜蜡表面形成一层鲜亮的包浆,越带越光亮。
如果蜜蜡由于摩擦而出现粗糙,涂一点牙膏在表面,然后用软布去擦拭,最后用带水的软布将其清洗干净,再涂抹一点橄榄油在上面就能恢复原有的光泽了。如果长时间没有佩戴,不要用牙刷去刷蜜蜡的表面,因为摩擦会使蜜蜡的表面变得粗糙,失去原有的光泽,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正确的做法是,将蜜蜡放入30-40度的温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之后用软布擦干就行了。另外,在去皮抛光的蜜蜡上一层蜡会增加亮泽度,但是有时也会对蜜蜡长期的收藏带来危害,因为有的蜡里含有清洗的化学成分。
蜜蜡表面的不光滑可能是由于油性物质、灰尘等杂质所致,可以使用专用的清洁剂来清洁蜜蜡表面。清洁剂可以选择天然植物油、肥皂水或者中性清洁剂。清洁时,用软布或刷子轻轻擦拭即可,不要使用过热的水、火等化学物质。
打蜡可以有效地改善蜜蜡表面的光泽度,使其看起来更加美观。但是,打蜡会使蜜蜡的表面变得更加干燥,不利于保养。建议尝试使用天然蜂蜡、羊毛脂等蜡质物质来打蜡。
蜜蜡的表面不光滑可以通过抛光处理来实现。选择一把专业的抛光工具,例如:抛光盘、抛光块等,根据需要进行操作。将蜜蜡抛光到规定的光洁度,可以使其更加光滑,更具艺术感。蜜蜡的表面光滑可以通过定期对其表面进行光亮处理来实现。使用专业的抛光剂或者蜡质抛光剂,将蜜蜡表面抛光到规定的光洁度,可以使其更加光亮、美观。
蜜蜡的优化处理
热熔是最近出现的一种优化手段,在国内还不具备,基本上都是在蜜蜡的原产地完成。当地人通过热熔对蜜蜡进行再生,这样做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蜜蜡原来天然的纹理,比如云纹、流淌纹等,成品的“血丝”变浅,多呈断续的闭合状态,高质量的再造几乎观察不到“血丝”,仅能见模糊的颗粒边界,使再生蜜蜡和原生蜜蜡几乎没有区别(再生蜜蜡远不如原生蜜蜡值钱)。热熔主要应用在白蜜或血泊上。
烤色其实是优化蜜蜡的一种手段,市场上充斥着的“鸡油黄”蜜蜡很多都是烤色而成。是将已有的成品做成亚光的,之后在抛光,在对蜜蜡表面的裂痕,杂质进行处理,让其表面变得更光亮,最后再烤色,使用这种方法贼光就不会出现。在显微镜下观察,密集的气泡群有颜色富集现象。其中微烤几乎不会影响蜜蜡表面的颜色;中度烤会使蜜蜡颜色加深;深度烤对蜜蜡的天然属性做了很大的改动,很难鉴别。
什么是“水煮蜜蜡”呢?是通过人工的方式改变蜜蜡在金绞蜜中的分部结构,造成看起来是满蜜蜡的琥珀。这样造假出来的蜜蜡,虽外貌比乌克兰白蜜还要好看,但是水煮蜜蜡的“白”发灰,内部结构缺乏纹理,且水煮蜜蜡表面在近原皮处有一层白色氧化层。最大的破绽在气泡上,大部分水煮蜜蜡可以观察到密集的小气泡,而且越往中心处气泡相对越小。密集的小气泡即为水煮蜜蜡重要的特征。
金绞蜜在琥珀蜜蜡中是高档品种之一,因此常被造假。假的金绞蜜因为内部没有任何纹路,并且还不透光,所以肉眼看不出它有什么纹路。就算是有纹路也是规则的拉丝状。
Reference:
[1] 收藏资讯
[3] 琥珀的价格多少钱一克(盘点史上最贵的30件古董琥珀)
[4] 蜜蜡的造假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