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 blog – another views on the relativity

 >>主页 >>娱乐 >>A-Z List

[综合] 反相对论的科学家大佬及物理实验

科学不存在什么共识不共识的问题,科学共识是个套路说法,实质是不科学的;科学也与人多人少没关系,不是说多数人说是科学就必然是科学了;科学应该容许质疑,也应该能接受质疑,相反,伪科学才是不容许和不能接受质疑;其实,对相对论的质疑甚至反对应该是个正常的方面,不容许质疑甚至反对的言行反而应该是不正常的方面了。科学就是科学,不是信仰。

最近,李子丰教授一篇反对相对论的项目(文章),遭到媒体的铺天盖地评议,似乎有反相对论是不尊重科学的一种现象,尤其让一些不明事理的人跟风乱喷,但是,知道有过多少反相对论的科学家吗?而且,还有许多是西方得诺贝尔奖或其它大奖的反相对论的物理学大佬。

1. Albert A. Michelson: The very first American Nobel prize winner (1907) is also the pioneer of interferometry, which enables the precision guidance of modern weaponry.

迈克耳逊(Albert Michelson,1852年12月19日-1931年5月9日),波兰裔美国藉物理学家,以测量光速而闻名,尤其是迈克耳孙-莫雷实验。1907年成为美国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的迈克耳孙-莫雷实验被说成与相对论有关,其实从他的实验设计开始,他就不是个为相对论干活的人;直到1931年他去世时,他都从不认为狭义相对论是个靠得住的理论。

2. Robert A. Millikan: The second American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1923) for his “Oil Drop Experiment” which proved the elementary electronic charge.

罗伯特密立根(Robert Millikan,1868年3月22日-1953年12月19日),美国物理学家,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也是美国第二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50年他82岁时(去世前三年),因为主流物理界的相对论盛行,他的传记中把他的实验写成了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公式。事实真相是在1916年他的论文中,开篇他就说了这么一句:“Einstein’s photoelectric equation… cannot in my judgment be looked upon at present as resting upon any sort of a satisfactory theoretical foundation”。意思说在他看来,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目前没有任何满意的理论支持。光子只是个大胆的假设而已。在1927年他写的物理教科书中,他支持以太的存在。

这哥们的博士导师是谁?还真是有渊源,名师出高徒,美国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尔伯特迈克耳逊是一个。阿尔伯特迈克耳逊不感冒相对论,其弟子也就自然也如此了。

3. Louis Essen: Inventor of the atomic clock and the man responsible for the modern precise measurement of the speed of light. 6park.com

Louis Essen(1908–1997)。这大佬(罗义士挨声)是明确的反爱因斯坦的人士,英国物理学家。这大佬在石英钟,原子钟和光速测定方面的贡献巨大,目前的光速标准值和国际标准时都基本靠这大佬的贡献而决定的。1971年,这大佬发表了一篇批评相对论的文章The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A Critical Analysi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science research papers)。实验上,他的物理发明也是反相。The atomic clock is the standard of measure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without it the GPS system would not be possible.–原子钟作为世界的标准时,没有它,GPS将不可能。由此可见,GPS标准时是也。靠相对时,玩不转。他说道:“I concluded that the theory is not a theory at all, but simply a number of contradictory assumptions together with actual mistakes.”(相对论是把一些相互矛盾的假设堆砌起来的实际错误)

4. Ernest Rutherford: 1908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His research into radioactive emissions brought forth the notion of an atomic nucleus we know today.

欧内斯特卢瑟福,(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新西兰著名物理学家,知名为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学术界公认他为继法拉第之后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他荣获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但他不是很高兴,因为他自认为是物理学家,而非化学家。

他的一个名言是,“科学只有物理一个学科,其他不过相当于集邮活动而已”。当问及他对相对论的看法时,他轻蔑地说:“额,那东西,我的工作中从不需要涉及。” 而当时的加拿大幽默作家、麦吉尔大学政治经济系主任,经济学家Stephen Leacock却挖苦地说:“没有盎格鲁-撒克逊(主要指英国人和德国人)能懂相对论”。

5. 1954年帕特里克布莱克特 (Patrick Blackett)在记念卢瑟福的时候,回忆二战后人们的价值观的丧失以及科学界人为地对相对论的推波助澜,正话反说:“非也!他们太有理由了。”[帕特里克布莱克特(1897年11月18日-1974年7月13日),英国物理学家,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194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6. Herbert Ives: First transmission (1924) of pictures by wire, resulted in first public demonstration (1927) of television, for which he was awarded (1927) the John Scott Medal.

赫柏特伊维斯,发明了电传图像,被称为电视之父。他有一个重要的实验,就是Ives─Stilwell experiment,被认为证明了相对论性的多普勒效用,但他和那迈克耳逊一样,自己做实验,被别人拿来解释,他并不认同是相对论的解释。他写过多篇反相对论的论文,主调是反光速不变,认为相对论中的光速不变不仅仅难以理解,而且也没有客观事实方面的支持;哲学观点上,光速不变原则以及依赖光速不变原则的几何学,加上它们的时空相互转变这些观点都会否定相对论所称的描述了真实的物理世界。

7. Ernst Mach: The namesake of the sound barrier, Einstein entitled him as the forerunner of relativity. Most of his studies in the field of experimental physics were devoted to interference, diffraction, polarization and refraction of light in different media under external influences. Though Einstein cited Mach as a source of ideas, Mach rejected Einstein’s relativity theory and asked not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dogmatic” and “paradoxical nonsense”,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Joseph Petzoldt sought to give Mach his due credit for major elements of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Einstein initially adored Mach, and asked for his guidance and help. When it became known, after Mach’s death, that Mach rejected Einstein and his views, Einstein ridiculed Mach. “Scientists have now become a church and I do not regard it as an honor to be part of this or of any church.”

恩斯特马赫(英语:Ernst Mach,1838年2月18日-1916年2月19日),奥地利-捷克物理学家和哲学家。马赫数和马赫带效应因其得名。马赫造就了在19、20世纪颇有影响力的科学哲学。马赫认为科学定律便是试验所得事实概述,造了出来为的就是让人更容易理解复杂的数据。马赫直接地影响了维也纳学派(Vienna Circle,殊于Vienna School)的诸哲学家和逻辑实证主义的一派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誉他作相对论的先驱。但马赫不领情,拒绝把他扯到相对论中去,他形容相对论是“教条的(或武断的)”以及“相悖无理的”。开始爱因斯坦赞颂他,后来爱因斯坦知道他是反相对论的,所以他去世时,爱因斯坦却调侃轻蔑他[他升天去了(进入了教堂),我并不后悔他成为教堂的一部分]。可见,爱因斯坦对人对事的态度也与其利益相关得厉害。

8. Nikola Tesla: Very likely the greatest inventor of all time and certainly the greatest elecrical engineer of all time. Tesla is most well known for his invention of the AC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that we still use today. 6park.com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塞尔维亚裔美籍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电机工程师和未来学家。他被认为是电力商业化的重要推动者,并因主要设计了现代交流电力系统而最为人知。在迈克尔法拉第发现的电磁场理论的基础上,特斯拉在电磁场领域有着多项革命性的发明。他的多项相关的专利以及电磁学的理论研究工作是现代的无线通信和无线电的基石。

这位是个真正的科学老大,各方面都相当强悍。他认为相对论非常可笑,质疑空间弯曲,他认为许多数学和物理实验都与相对论没有关系,清醒的想得深远的物理学家都不会产生(出现)爱因斯坦这种理论方面的错误(指相对论方面的错误)。

9. 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Hendrik Antoon Lorentz,1853年7月18日-1928年2月4日),荷兰物理学家,他以与彼得塞曼发现与解释的「塞曼效应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尽管都把他归于相对论的先躯,但他的许多论文,都是以太论,他为人谦虚君子,不太会争执,但去世时,留下的一句话是“这个时刻(指离世)对我来说是唯一的”(意指时间是绝对的,没有相对性)。可谓真是以死相抗的意思了。

10. 和洛伦兹“以太”立场一致的是昂利彭加勒(1854年4月29日─1912年7月17日),通常称为昂利庞加莱,法国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理论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庞加莱被公认是19世纪后和20世纪初的领袖数学家,是继高斯之后对于数学及其应用具有全面知识的最后一个人。他帮洛伦兹以“以太”的立场数学的发表了“洛伦兹变换”。

11. 恩里科•费米(意大利语:Enrico Fermi,1901年9月29日-1954年11月28日)是一位美籍意大利裔物理学家。他对量子力学、核物理、粒子物理以及统计力学都做出了杰出贡献,并参与创建了世界首个核反应堆,芝加哥1号堆。他还是原子弹的设计师和缔造者之一。 费米拥有数项核能相关专利,并在1938年因研究由中子轰击产生的感生放射以及发现超铀元素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物理学家费米在1921年就指出了相对论与电磁理论有矛盾,费米在一篇论文题为《匀强引力场中的静电学及电荷的质量》的论文中利用广义相对论得到电荷的质量为U/c2。而依据电动力学得到的值为4/3 U/c2。其中U是系统的静电能,c是光速。Concerning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lectrodynamic and Relativistic Theory of Electromagnetic Mass.By Enrico Fermi. Pisa, January 1922.(关于电动力学理论与相对论在电磁质量上存在的矛盾);这篇论文广受赞赏,并于1922年被译为德语发表在期刊《物理学杂志》(德语:Physikalische Zeitschrift)上。费米在1921年和1922年的论文,那也是要数学有数学,要论有理论,但是呢?差不多快一个世纪了,似乎也没见有人能指出他是不是写错了,或者他是不是不懂,但就是当作看不见,可见,世俗和偏见是多么的厉害。

12. 陈省身是20世纪重要的微分几何学家,被誉为“微分几何之父”。关于与爱因斯坦,他说:“他建立的相对论,用到四维的黎曼几何,与数学的关系很密切,所以我们也常常谈到当时的物理学和数学。普林斯顿当时是世界上国际上最要紧的一个中心。爱因斯坦在那里,爱因斯坦那时已经不太有用。爱因斯坦想推广他的相对论什么的。爱因斯坦跟我很熟,他希望他就要做微分几何。可是我就决定,我这微分几何不跟爱因斯坦做没关系,为什么?他那个东西没道理。他老了,他的名气大极了。但是我就跟他谈谈就是了。一个科学家真正做重要工作的时间不很长,做学问要年轻。”(陈省身回忆他与爱因斯坦的交往)

陈省身还有过如下叙述:

(1)、我(陈省身)的感觉很奇怪,就是我在此所说的话题(广义相对论与微分几何)有一半我并不知道;

(2)、我不久即看到爱因斯坦所遭遇的问题之极度困难与数学及物理学的不同。

13. 进入80年代,法国奥赛理论与应用光学研究所(Institutd’Optique Theorique et Appliquee, Orsay Cedex)里的一群科学家准备第一次在精确的意义上对EPR作出检验,领导这个小组的是阿莱恩•阿斯派克特(AlainAspect)。不需要过多了解实验是怎么回事,只要知道这个实验是相对论者根据相对论原理企图推翻(证伪)量子理论,但结果结果表明量子理论不吃相对论原理那一套,导致相对论原理反而不适合实验了。其后一系列类似的物理实验都更精确地证明了相对论原理不符合这类实验结果。

14. 西班牙《趣味》月刊2015年10月号刊登《对不上的碎片》一文,作者为米格尔•安赫尔•萨巴代尔。文章称,科学界有人对寻找暗物质或暗能量这些幽灵实体的行为提出批评,但如果不假设这些幽灵实体的存在,广义相对论就解释不通。或许应该修改甚至使用新的引力理论来替换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15. 相对论一百多年了,各种算法都有了。有人说GPS用上了相对论,从有GPS以来,相对论各种算法并不能提高精度;相反,不管相对论的各种算法如何,只要技术上提高原子钟精度,测量精度就在不断提高。按照科学实验的对照原则,说明技术上提高原子钟精度是GPS测量精度提高的关键因素。
16. 中国团队公布世界最大暗物质实验首个结果—-“零”发现。2016年7月21日晚,上海交通大学鸿文讲席教授、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PandaX(熊猫计划)实验负责人季向东博士在英国举行的两年一度的国际暗物质大会上正式公布了PandaX二期500公斤级液氙暗物质探测器运行的第一个物理结果,在3.3万公斤/天的曝光量下,未发现暗物质粒子踪迹,对可能的暗物质候选对象得出了最新的限制。这一探测的灵敏度处于当前世界最高水平。7月22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专门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这一结果。
17. 国外物理主流界仍然保持这种基本认知:一个科学的理论是不可证明的,一个科学的理论是可以被证伪的。这也导致国外新闻界并不把对相对论的质疑,甚至反对的讨论当作大逆不道。最近的一些质疑点:我们已经假设了“黑洞”的物理属性和结构,“黑洞”理论表明“视界事件”是不可被探测到的,而“引力波”被探测到的事件可能就是一种“视界事件”,这属于自相矛盾的事情。麻省理工的科学家正在开发研究探测根据相对论预测的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有望证明要么不是“黑洞”,要么就是爱因斯坦错了。
18. 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阿维•洛布(Avi Loeb)是哈佛大学目前为止任期最久的天文学系主任(2011年至2020年),哈佛大学黑洞倡议的创始主任(自2016年起)和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理论与计算研究所所长(自2007年起)。他对相对论理论体系展开实质性质疑–现在的科学界不再“健康”,他认为当今的科学界是:人们不仅被错误的理由所驱使,他们也不再被证据所引导,这是另一个症结所在。证据能够让人保持谦虚,因为你的理论或者预测有时会在试验测试之后,在证据面前黯然失色。证据会告诉你,你错了。

“我感到在我的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个概念会很牢靠地站得住的,我也不能肯定我所走的道路一般是正确的。”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老年爱因斯坦曾经如是说)

最后,时间会告诉我们,哪一种理论才是真理!

Date and Author: 2021-06-25 by add321.com

补充资料: 反相对论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浪盖过一浪。

1、爱因斯坦同时代的著名科学家洛仑兹、彭加勒和卢瑟福等不赞成相对论。

2、被爱因斯坦誉为相对论先驱的马赫,竟声明自己与相对论没有关系,“不承认相对论。”

3、大多数物理实验学家如拉海利、艾弗斯、沙迪、格兰纽父子、马林诺夫和帕帕斯等不认同相对论。

4、著名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主创人迈克尔逊因自己的实验“引出相对论这一怪物”而饮恨终生。
5、英国国家实验室时间频率部主任艾森博士:“物理学家对相对论的态度普遍是:并不理解它,但它既然获得公认想必不会错。必须承认直至近年我也一直这样。” 他经过钻研,终于发现相对论“是自相矛盾漏洞百出的”。

6、原相对论赞扬者丁格发现相对论谬误后,毅然反戈一击,疾呼“科学处在十字路口”。

7、国际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耳文痛斥相对论“不过一小摆设”,“抹煞了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界线”。

8、得克萨斯大学终身荣誉物理学教授伯纳斯称相对论是“一场灾难”,“是改变盲目迷信相对论的时候了!”。

9、英国赫尔大学梅利•达宁-戴维斯教授指出当今物理学权威们固守于相对论的一般性理论,对于向狭义相对论提出的论据充分的科学异议,不是依科学的论据予以封杀,而是通过将爱因斯坦教条地崇拜成越来越宗教化的偶像的方式予以封杀。”
10、著名的物理学家康特(W.Kantor)剖析了60多个相对论“实验验证”的第一手资料后认为:全都基于错误的方法或无效的逻辑。

11、毛泽东也反对相对论,还曾经成立过一个反相研究小组。

12、原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大胆质疑爱因斯坦,呼唤青年科学家敢于创新。

13、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卢鹤绂院士耄耋之年冲破重重阻力,向世界推出“向爱因斯坦挑战”的檄文后留有遗言:“一般编辑部不敢登这篇文章,他们迷信爱因斯坦,怕人家说他们不懂物理学。

14、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郑铨研究员从1961年就反对狭义相对论,自费出版多部反相对论专著。
15、航天工业部高级工程师,国际相对论问题专家许少知发表文章说:必须重新评价“相对论”。文中详细列举了反对相对论的种种理由。

16、1995年,在美国匹兹堡世界应用物理大会上,5千多位与会者的热门话题不是什么新发现或新发明,而是“物理学还有没有发展的前景?”1997年在德国科隆物理学研讨会惊呼:“物理学正处在宛如开普勒三大定律拯救天文学之前夜”!1998年在圣彼得堡由俄罗斯科学院等主办的自然科学基本问题国际学术会上,300多与会者取得共识:当代科学基础理论问题严重,相对论漏洞百出……。

17、象丁格那样相对论的反叛者越来越多,批评相对论的国际学术活动更是高潮迭起频繁有加;自然哲学联盟、非正统哲学联盟和物理促进协会等“非正统”学术团体一个个相继问世;批评相对论的学术期刊如Galilean Electrodynamics,Apeiron ,Hadronical Journals 和Physics Essays等犹如雨后春笋,批评相对论的学术论文专著势如潮涌。

国际学术组织自然哲学联盟每年都在北美召开多次“向当代物理学和宇宙学挑战”学术报告会或研讨会。俄科学院等主办的批评相对论的国际学术会已连续举行了6届,一届比一届规模更大、更隆重……正如美国著名《能源》和《伽利略电动力学》杂志主编贝克曼(P.Becmann)教授所总结的:“从加拿大到南非,从欧洲到澳大利亚,从圣彼得堡到北京 ……相对论在‘空前成功’了近90年后仍遭到如此广泛的抵制”,声势之大为历史所未见。

中国目前反对相对论的潮流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浪盖过一浪。全国民间科技发展研讨会已经办过两届。第一届在湖南长沙,第二届在四川成都。西安举办了相对论及现代物理创新国际学术会议,深圳大学举办了深圳首届科技创新论坛。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已经举办了四届年会。在以上这些会议中反相者是主流派。